回程經過八里渡船頭時剛好接近中午,遊客比上午經過時多不止一倍,人潮中仍可見許多自行車騎士勇猛地穿梭,但我不想因肉腳技術造成任何事故,所以認份地下來牽車,另外順便在此解決午餐。隨便找了一家賣花枝羹店頭前的矮牆上坐著,等CC去隨便買兩樣回來吃,不知是否運動過後肚子餓了,這家的花枝羹及乾麵居然出乎意外的好吃,印象中觀光景點的東西不都是頂難吃的嗎?



在吃飯的時候,眼前等渡船的人龍居然開始排了長長一列,幸好早打消搭渡船去淡水的念頭,下午的時間就交給十三行博物館吧!
2003年開館至今四個年頭,或許還有很多人只聽過其名,更可能是只聽過所謂的十三行遺址,當年鬧得沸沸揚揚的「搶救十三行遺址」活動,將「十三行遺址」一詞打入一般民眾的心中,但真正知道「十三行遺址」究竟是什麼的人應該不多吧!?



不知道的人親自到十三行博物館一趟,就可以有清楚的認識。博物館裡常設的「重返十三行」展覽,除了展示十三行遺址中出土的文物外,也用模型的方式讓民眾能體驗一下當時十三行人的生活方式,另外還有短片及電腦做輔助的介紹,館藏雖稱不上豐富,但造訪一趟對於十三行文化,以及考古活動都能有更深一層的了解。

而整個博物館除內涵外,外觀也十分地特殊搶眼。由孫德鴻建築師設計曾獲2002年臺灣建築獎首獎、2003年遠東建築獎首獎,「建築的原始構想來自於考古發掘及先民乘船渡海來台的意念。全館藉由三組不同型態的建築群,架構成完整的概念,分別表達山與海、過去與現在的意象,並以真實透心的材質,如清水混凝土、砂岩及老化的金屬板等,構築成完整的理念。」-摘自十三行博物館網站-



代表時間軸的八角型斜塔



地上有可愛的螃蟹為我們帶路喔!





門口鋼鑄的船型雕塑



觀景台「鯨背沙丘」遠望還真有點像浮出水面透氣的鯨魚~



踩上鯨背爬一段長長的階梯,看看在鯨魚背上能看到什麼吧!





上到至高點往下望,佔地四公頃的陽光廣場盡收眼底



上坡容易下坡難,騎一個早上自行車,又在博物館上上下下,從鯨背下來時腳有點小不聽使喚~

矗立在十三行博物館旁的,六座八里污水處理廠的蛋型消化槽,據說是全中華民國最貴的「蛋」,一粒的造價是新台幣八億元!!



消化槽上頭的人面陶罐彩繪,稍稍美化了原先光凸凸、有礙觀瞻的模樣。





逛完博物館中午的乾麵也消化得差不多了,啟程回家前先來份下午茶吧!在旁邊成排的小店裡,挑了一家二樓有雅座的,點了兩份下午茶套餐。義式冰咖啡不錯喝,原味乳酪蛋糕跟奶酪滋味普普;熱拿鐵咖啡味道淡了點,內夾培根的鬆餅烤得香香的,味道還不賴 。

有吃有玩結束今天一天的行程,難怪人家說騎自行車不見得會瘦,因為運動完總捨不得虐待自己的胃啊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ickie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8) 人氣()